夜晚的最后一班地鐵駛離,終日繁忙的站臺歸于平靜。任勝磊和同事們提著裝備、穿過站臺,帶我進入從未見過的地下隧道。
【記者手記】
夜晚的最后一班地鐵駛離,終日繁忙的站臺歸于平靜。任勝磊和同事們提著裝備、穿過站臺,帶我進入從未見過的地下隧道。
空間內,已有“地鐵人”忙碌的身影。“夜晚是寶貴的窗口期。”任勝磊說,信號、通信、電力,各工種都要在幾小時內完成軌內的檢修工作。
作為班長,任勝磊手拿對講機,熟練地向中控臺發(fā)出指令,“將3號岔打至反位”,“這里螺絲要輕一點”,“潤滑油不用上太多”……
“這活兒吧,說不上有多難,但不能出錯?!比蝿倮诟嬖V我,信號系統(tǒng)是軌道交通的“中樞神經”,精密、繁瑣。列車的運行、啟停都離不開信號設備的監(jiān)測與指揮。
從最初的生疏到慢慢熟練,一個信號檢修員需要經歷幾年的實踐,才能對上百個信號指標與設備爛熟于心,隨時應對可能發(fā)生的意外。“我一開始檢查信號機房時,整整排查了兩天,現(xiàn)在半天就可以完成了。”任勝磊說。
據(jù)統(tǒng)計,2024年全國城市軌道交通年客運量達到322.4億人次。對許多城市而言,軌道交通既是一種出行方式,同時也影響著市民生活的節(jié)奏與秩序。
這些隱身地下、習慣夜行的“地鐵人”,正是這種節(jié)奏與秩序的維護者。人們很少走近他們,但卻在他們的守護中,享受著出行的便利與安全。
檢修完畢,回到站臺層時已經凌晨兩點,任勝磊和同事們對著照片逐一核對檢修工具是否遺漏。此前,機柜出現(xiàn)故障,任勝磊一直都在忙活。只回家吃了個晚飯,就匆匆趕來參與夜班巡檢。他說:“晚上的任務比較重,我得幫著點兒?!?/p>
但實際上,這種早出晚歸的“幫忙”早已成了日常。家里那只貓已經摸準了他的作息,經常在后半夜守著門口,等著剛回家的他“投喂”。為了不吵醒妻子,他只好悄悄拿出零食先“賄賂”一下,笑說:“要不然它得叫喚半天?!?/p>
■任勝磊家的貓。(受訪者供圖)
三點多,我與任勝磊都到家了,窗外天空泛起藍調。任勝磊給同為“貓奴”的我發(fā)來愛寵的照片,準備休息。
兩個小時后,城市準時醒來。清晨的第一班地鐵如常出發(fā),他們則已沉沉睡去。
記者:張文嶸、孫逸軒、魏蒙、唐銘澤
編導:曹彥語
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